中药学专业认证应知应会(三)

来源: 时间:2025-05-08

21.什么是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它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22.我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我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具体举措有:

健全课程思政制度体系。学校制定《广东药科大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广东药科大学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以“建立一套机制、构建一个体系、强化一种能力、打造一批成果”为着力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全面加强党委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

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组织开展全校课程思政培训、研讨交流、教学比赛等各项活动。

结合专业特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系或教研室主任为主要责任人、任课教师为直接责任人,以“一课一策,一节一案”为原则,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构建“课程思政示范学院-专业-课程-课堂-团队五位一体的实施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深耕课堂主渠道,运用“思政”元素丰富实践教学体系。课上课下相融合、校内校外相贯通,探索多维育人路径。以专业劳动教育和志愿服务为载体加强第二课堂思政教育。

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建设成效较为显著,目前拥有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课程思政优秀展播课,5节课程思政示范课堂,1个省级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入选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新华思政),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学院建设。

1 广东药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举措图

23.什么是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及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具体包括:

培养目标和规格;

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

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

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24.什么是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指的是人才的规格与标准,它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人才培养目标规定了各类各级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质量规格,是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并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依据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而确定的对培养对象的特定要求,高等教育按专业培养人才,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

25.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可有效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让学生能够更专注于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课程涉及的学科问题或案例剖析,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解背景知识,背景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听讲座、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网络检索、利用DEEPSEEK深度思考,还能在微信学习群上与别的同学讨论,教师也参与学生们的交流研讨。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26.什么是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宰作用。

中药学专业建有多个课程体系,如通识课程、基础化学、基础医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分析、中药识别、中药制药课程体系等。

27.如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学生责任:管理好自己的学习。

学校责任: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教师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

教学目标 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

教学环境 从教室转移到实验室、网络、图书馆、阅览室、实习场所、社会实践等多个场所。

教学主体 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习者的需要、学习的结果确定教学结构、教学进程、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从重点考虑教师教什么转变为重点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学生应该得到什么?

教学方法 从重点考虑教师怎么教好转变为重点考虑学生怎么学好。

教学评价 从重点评价教师教得怎么样转变为既评价教师教得怎么样,也评价学生学得怎么样。

教学计划 从教师有决定权逐步转变为学生有选择权,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做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技巧。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拥有选择权,选择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实施完全学分制)

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学校提供指导性教学计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化学习计划(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教师实行个性化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即在完成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或兴趣上有独特要求的学生给予指导。

提供学生独立学习的学习资源、学习指南。

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授课者、信息传递者转变成学习的管理者和辅导者。

28.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及教学活动方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固的教学程序以及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源于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

29.常见的教学模式有哪些类型?

学校制定《广东药科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定》,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开展翻转+对分PBL、案例分析、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等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

(1) LBL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LBL教学模式就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采取大班全程灌输式教学。是目前仍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法。其基本做法、相关条件要求、相适应的考试评价方法、教案讲稿要求、备课预讲试讲做法等,都有成熟的定型的范式。

(2) 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3) TBL教学模式(Team-based Learning, TBL)

TBL是团队教学法,与通常所说的TBL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即任务式教学有所不同。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是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成人教学模式。不像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TBL不再以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以将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4) CBL教学模式(Case Study Based Learning, CBL)

CBL教学模式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高等医学教学中首次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CBL教学法的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5)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指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引向深度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通过使用人工技能参与的在线平台,建设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混合式教学改革需要重构传统课堂教学,拓展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加强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融入。

30.什么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通过案例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等,构建教学共同体,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