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川研究员、郑州大学乔海灵教授以及大连医科大学刘克辛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来源: 时间:2021-11-05

为提高我校中医药学术水平,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获取最新前沿科技成果,10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川研究员、郑州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乔海灵教授以及大连医科大学刘克辛教授应邀做客我校第236期“名师名家名医大讲坛”,在大学城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为我校师生作了主题分别为“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实践与方法”“药物代谢与个体化用药”以及“转运体和代谢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对DMPK的影响”的学术报告。会议中药学院院长何新教授主持中药学相关专业的师生300多人聆听了报告。

 

李川研究员在报告中以介绍中药特点为开端,通过比较中药的化学组成及给药后体内暴露物质,发现中药中含量高的成分在给药后其体内暴露水平不一定高,给药后体内暴露显著的中药物质不一定都是中药所含的成分,从而提出中药的药效作用主要取决于一部分“类药属性较好的关键成分,而非其所含的全部化学成分。通过对比中药和化药药代研究,引出中药联合化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以人参皂苷类成分为例,阐述了中药在药物相互作用中影响其它药物的情况。以甘草酸为例,阐述了中药在药物相互作用中被其它药物影响的情况。李川研究员还向大家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围绕人参皂苷类成分开展的药代研究。最后,以血必净为例,阐述了血必净联合抗生素用于脓毒症治疗时,两类药物协同发挥药效作用,体现了“药代和谐”的思想,并且对未来的中药药代研究作出展望。

 

乔海灵教授的报告围绕三个疑问展开,即测基因订给药方案是否可行?CYP450酶含量能否决定酶的活性?肝硬化患者药物代谢是否减弱?乔海灵教授通过介绍其课题组取得的一系列研究进展,最终出答案,即测基因订给药方案不可行、CYP450酶含量不能决定酶的活性、肝硬化患者药物代谢要根据不同的亚型给出不同的给药方案。

 

 

刘克辛教授通过介绍因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从市场上撤出的药物,引出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并介绍了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中相关的转运体,以及转运体和代谢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对DMPK的影响。

据悉,李川研究员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药药代动力学和小分子化药药代动力学研究。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乔海灵教授为郑州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刘克辛教授为大连医科大学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药科大学客座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2020年药理学和药学领域全球2%顶尖科学家。兼任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三位专家的报告观点新颖、深入浅出,为广大师生在中医药研发领域的科研创新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会后专家与广大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